一、高压无功补偿的设计内容
(1)根据负荷资料、变电所负荷位置计算补偿无功功率值。
(2)选择适当的无功电源设备及补偿位置。
(3)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,确定无功补偿装置。
(4)评定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方案。
二、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
(1)设计说明书一份。
(2)计算书一份。
(3)系统接线图一张。
三、原始资料
(1)35KV双电源变电站10KV供电变电站电缆供电负荷位置统计资料如图:
说明:数据单位(km)

(2)变电站负荷(不含输电线路)反馈资料如下:
名称  | 有功负荷(kw)  | 同期启动系数  | 自然功率因数  | 目标功率因数  | 
矿机厂  | 1350  | 0.92  | 0.75  | ≥0.92  | 
电机厂  | 950  | 0.95  | 0.67  | ≥0.91  | 
炼油厂  | 1050  | 0.87  | 0.74  | ≥0.92  | 
汽车厂  | 1000  | 0.88  | 0.76  | ≥0.93  | 
化工厂  | 900  | 0.86  | 0.82  | ≥0.95  | 
表1
名称  | 站用电(kw)  | 目标功率因数  | 
变电站  | 12  | ≥0.9  | 
表2
名称  | 型号  | 电压(KV)  | 电阻(Ω/km)  | 电抗(Ω/km)  | 
电缆  | ZLQ2-3×170  | 10  | 0.45  | 0.08  | 
表3
(3)变电站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电缆供电方式,变压器总容量为4000KVA
(4)10KV电缆充电功率忽略不计
第二部分 设计说明书
一、 解题步骤说明
1、 计算无功总负荷(明确无功性质:感性还是容性)
① 用电设备负荷无功
② 站用电负荷无功
③ 电力线路负荷无功
2、 设计无功补偿方案
① 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的设计方案
㈠ 无功功率电源的选择
① 方案一:同步电动机
② 方案二:并联电容器
③ 方案三:同步调相机
④ 方案四:静止无功发生器
⑤ 方案五:并联电抗器
㈡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容量的选择
① 总容量
㈢ 无功电源容量的分区选择
① 分区容量
㈣ 断路器(开关)的合理选择
②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位置的设计方案
㈠ 变电站高压(相对变压器而言)母线侧
㈡ 变电站低压(相对变压器而言)分段母线Ⅰ母
㈢ 变电站低压(相对变压器而言)分段母线Ⅱ母
㈣ 变电站低压(相对变压器而言)旁路母线上
3、 各种方案之间的类比
① 无功补偿设备
方案  | 名称  | 额定电压  | 高工作电压  | 额定容量  | 经济投资/台  | 数量  | 总体经济  | 优点  | 缺点  | 
方案一  | 同步电动机  | ||||||||
方案二  | 并联电容器  | ||||||||
方案三  | 同步调相机  | ||||||||
方案四  | 静止无功发生器  | ||||||||
方案五  | 并联电抗器  | 
② 无功补偿设备的位置
方案  | 位置  | 断路器台数  | 刀闸数  | 电缆数  | 经济占地面积/平方米  | 占地面积  | 总体经济  | 优点  | 缺点  | 
方案一  | 高压母线侧  | ||||||||
方案二  | 低压分段母线Ⅰ母  | ||||||||
方案三  | 低压分段母线Ⅱ母  | 
4、 选定 恰当的方案组合
5、 绘制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
二、 对待设计无功补偿装置的位置说明
电力系统中针对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来说,都是只管补偿后面的负荷,不管补偿装置前面的负荷。
无功补偿的节能只是降低了补偿点至发电机之间的供电损耗,所以高压侧的无功补偿不能减少低压网侧的损耗,也不能使低压供电变压器的利用率提高。根据 佳补偿理论,就地补偿的节能效果 为显著。
但是由本变电站采用的是集中补偿方式(装设在企业或地方总变电所6~35KV母线上,可减少高压线路的无功损耗,而且能提高本变电所的供电电压质量。),故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在10KV母线上。
三、 无功补偿装置选择的说明
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在电力系统中都是有固定的原则——择 用。
1、 供电的可靠性;
2、 设备的经济性;
3、 设备的操作维护的方便性。
四、 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组合
根据相关的设备容量分区而制定。具体的请参考计算书。
五、 变电站主接线的确定
依据原始资料可知变电站的部分主接线方式为双电源供电,单母线分段送电。然后添加无功补偿装置电气装置即可。
第三部分 计算书
一、 负荷反馈资料中的 大有功负荷计算
依据 大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:

式中:
为 大有功负荷,其 单位为瓦(w)。
为同期启动系数(又名需用系数),其单位为1。
为统计有功负荷,其 单位为瓦(w)。
说明:
为计算方便令1,2,3,4,5字符分别代表矿机厂,电机厂,炼油厂,汽车厂,化工厂(下同,不再重复说明)。

二、功率因数角的计算
依据功率因数利用反三角函数求出功率因数角,其计算公式为:

式中:
为功率因数符号,单位为1。
为功率因数值,单位为1。
为功率因数角,单位为度。
为反三角函数的代号。
自然功率因数角:
∵ 
 ∴ 
 ∴ 
目标功率因数角:
∵ 
 ∴ 
 ∴ 
三、 大无功负荷的计算
依据 大无功负荷计算公式:

式中:
为 大无功功率,其 单位为乏(var)。
为 大有功功率,其 单位为瓦(w)。
为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,其单位为1。
大自然无功负荷:
∴
大目标无功负荷:

四、 电缆输电损耗(此处忽略不计)
依据功率损耗公式:


五、负荷资料整理
依据负荷求和公式:

式中:
为有功功率的求和公式符号
为无功功率的求和公式符号
大有功负荷为:

大自然无功负荷:

大目标无功负荷:

变电站站用电负荷:

所以:
综上所述应该补偿感性的无功功率2292.6 kvar

六、 设计方案
1、 无功补偿装置方案
方案一:并联电容器
方案二:同步补偿机(同步电动机同步调相机)
方案三:静止无功补偿器
方案四:静止无功发生器
2、 无功补偿装置位置方案
方案一:变压器高压侧
方案二:低压侧Ⅰ母
方案三:低压侧Ⅱ母
七、 方案之间类比
1、无功补偿装置的类比:
三种无功补偿类别的比较  | |||
类别  | 装置类型  | ||
并联电容器  | 同步补偿机  | 静止无功补偿器  | |
设备情况  | 静止电器,设备简单  | 旋转机械,要附属系统,设备复杂  | 静止电器,设备复杂  | 
操作性  | ① 、通过开关(断路器)投切,实现单向(容性)级差调节,开关投切次数和间隔均受到限制 ② 属于静态无功补偿,主要用于稳态电压调整和功率因数校正 ③ 无功出力与电压平方成正比,调节效应差 ④ 不增加投运点的短路容量 ⑤ 不能分相控制 ⑥ 本身不产生谐波,可配置成滤波器能吸收外部谐波 ⑦ 设计中要校核谐振条件 ⑧ 运行中本身损耗小  | ① 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双向平滑调节 ② 属于动态无功补偿,但响应速度受到限制(约100~400ms)主要用于调相、调压,换流站提供短路容量,对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起一定作用 ③ 调节效应好,过载能力强,可短期强励磁 ④ 增加投运点的短路容量 ⑤ 不能分相控制 ⑥ 本身不产生谐波,也不能吸收谐波 ⑦ 运行中要防止自励磁 ⑧ 运行中本身损耗大  | ① 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双向平滑调节 ② 属于快速动态无功补偿,响应速度快(1~20ms)主要用于调相、调压,电压的动态支撑。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,抑制低频振荡,限制动态过电压,不平衡负荷的平衡化 ③ 依靠增大设备容量,正常运行时感性负荷对容性负荷的覆盖,改善调节效应 ④ 不能增加投运点的短路容量 ⑤ 能分相控制 ⑥ 本身产生谐波,电容器支路配置成滤波器可吸收本身和外部的谐波 ⑦ 设计中要校核谐振条件 ⑧ 运行中本身消耗较小,但大于电容器  | 
使用范围  | ① 容量大小和设置地点灵活 ② 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负荷变电站  | ① 容量大小和设置地点均受到限制 ② 主用用于电力系统枢纽变电站和换流站  | ① 容量大小和设置地点灵活 ② 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枢纽变电站、换流站,也用于特殊负荷(如轧机、电弧炉、电气化铁道、升降机等冲击快速变化和不平衡负荷)  | 
对运行的需要  | ① 简单,运行维护要求低 ② 单位容量投资小 ③ 运行费用低  | ① 运行维护工作量大 ② 单位容量投资大 ③ 运行费用极高  | ① 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于同步补偿机,但是要求较高技术水平 ② 单位容量投资大 ③ 运行费用较高  | 
静止无功补偿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比较  | ||
类别  | SVC(静止)  | STATCOM(静发)  | 
基本原理  | 控制或投切并联阻抗  | 通过电抗连接的控制电压或电流源  | 
稳态特性  | 见图5.0.3-1和图5.0.3-2  | 见图5.0.3-1和图5.0.3-2  | 
高/低电压下的运行  | 恒阻抗/电纳  | 恒电流  | 
占地面积  | 大(电抗器,电容器)  | 小于SVC  | 
损耗  | 1.0~1.5%  | 1.0~1.5%  | 
对暂态的影响  | 无  | 输出 大电流  | 
电压控制及其响应  | 响应取决于系统强度,要求变增益控制  | 响应取决于系统强度,比SVC更快、更稳定  | 
对传输功率、稳定及阻尼的改善  | 取决于容量和位置  | 取决于容量和位置,但性能大大优于SVC  | 
初始通电  | 从高压系统直接通电  | 储存能量迅速充电到运行电压  | 
闪变补偿  | 优于SVC  | |
谐波产生  | 产生低阶谐波  | 产生高次谐波,取决于开关模式  | 
系统及谐振  | 对既有谐振有影响  | 不影响既有谐振  | 
滤波  | 通常要求无源滤波  | 通常不要求无源滤波  | 
电压/电能质量改善能力  | 存在响应限制  | 性能大大优于SVC  | 
2、无功补偿装置位置的类比:
三个位置的比较  | |||
类别  | 位置  | ||
高压侧  | 低压侧Ⅰ母  | 低压侧Ⅱ母  | |
电压要求  | ① 高压侧电压相对较高 ② 要求设备技术水平高 ③ 相对操作较为复杂化  | ① 低压侧电压相对较低 ② 要求设备技术水平不高 ③ 相对操作较为方便  | 同Ⅰ母(负荷均分分段母线负荷相同)  | 
经济性  | ① 设备的电压越高那么对设备绝缘投资就越大,这样经济性反而不显著。 ② 占地面积较大,击穿电压影响较大。 ③ 维修费用昂贵。  | ① 设备的电压越低,那么对设备的绝缘投资就越小,这样经济性就较为明显。 ② 占地面积较小,击穿电压影响很小。 ③ 维修费用较为便宜。  | 同Ⅰ母(负荷均分分段母线负荷相同)  | 
效果  | ① 高压的无功功率补偿不明显 ② 增大了变压器的损耗 ③ 降低了变压器效率 ④ 可能造成无功倒送  | ①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较为明显 ② 降低了变压器无功损耗 ③ 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 ④ 几乎不会无功倒送  | 同Ⅰ母(负荷均分分段母线负荷相同)  | 
八、方案的选定
综上所述,选定合理的方案为:并联电容器在变电站低压分段母线的两侧,且容量为均分方式 。